新疆能化历时10个月开展权属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工作,通过科学诊断、精准实施、智能管控,破解井下局部通风阻力大、风量浪费等难题,全面提升矿井通风效率,为井下生产筑牢“呼吸”安全屏障。

▲伊新煤业工作人员对巷道进行测风 马强 摄
“以前工作面风流时有变化,现在风量稳定,空气更清新,干活也更安心。”这是新疆能化推进通风系统优化成果的生动写实。
新疆能化组建通风优化小组,采用“实地勘测+智能通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式,对各权属矿井通风状况进行全面“体检”。针对“梗阻点”,制定“一矿一策”优化方案,精准施策,全面排查封闭闲置巷道5130米,从源头减少无效风量浪费。对部分变形量大的巷道进行扩修,降低通风阻力。根据井下作业面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主通风机运行频率,避免“高耗低效”运行。综掘工作面全部推广使用变频风机,实现按需供风。主要关键巷道加装精准测风装置,实时掌握风量变化。在一系列举措落地后,权属各矿井累计节约通风费用19.78万元。
为确保通风优化效果长效保持,新疆能化建立通风系统动态管控机制。每日安排人员对风门、风窗等通风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处理漏风问题。每周结合精准测风数据,分析风量分配合理性,微调通风参数。每月组织各权属矿井开展通风系统评估,根据作业面数量及时调整矿井风量。
经过此次通风系统优化,新疆能化权属矿井通风阻力明显下降,各作业面风量全部达标,通风系统能耗降低。下一步,新疆能化将继续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矿井通风系统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实时监测、动态调整通风参数,让矿井“呼吸”始终保持顺畅,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