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化工立足一线需求,创新特色活动,让安全教育从“刻板说教”变身“趣味互动”,在职工中掀起了一股“要安全、学安全、会安全”的热潮。
知识竞赛:用云端“微课堂”,让安全从“云”入“脑”
“甲烷浓度超过多少必须撤离?”
“有限空间作业的‘三不进入’原则是什么?”
班前会上,一场“安全趣味竞答”正火热进行,职工们盯着屏幕上的题目,手举得老高,抢答声此起彼伏。
这样的场景,源于新疆煤化工的“云端+线下”安全学习模式——他们依托线上平台开设“微课堂”,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定制推送“适合新疆煤化工人体质”的安全小知识,让职工在通勤路上、午休间隙就能“刷”安全课。
女工安全协管员们同步精心梳理文件重点,编制“课后习题”下发班组,利用班前会“黄金五分钟”开展竞答。
“以前学安全像完成任务,现在竞答有‘胜负欲’,越学越上瘾!”气化车间职工张师傅笑着说。
从“让我学”到“我要学”,一场竞赛,激活了全员学安全的内生动力。
安全找茬:拿知识“试真金”,让安全从“脑”到“行”
“操作现场无监护人!”
“进入受限空间未戴报警仪!”
“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
在“测测你的安全力”看图找隐患活动中,新疆煤化工职工化身“安全侦探”,对着隐患图片快速“挑刺”。
这场“找茬”活动,正是知识竞赛的“实践考场”。活动中,职工需在2分钟内找出隐患、分析风险、提出整改措施,答错的地方还能得到专业点评——让工作中遇到的“理论题”,在这里变成了“应用题”。
“‘找隐患’不是目的,‘怎么做’才是根本。让职工从趣味性的活动中增强发现隐患、解决隐患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筑牢公司安全生产一线阵地。”新疆煤化工安全监察部(生态环保部)部长张永军说。
清凉安全伞:用关怀“润心田”,让安全从“行”到“心”
“师傅们,天热多吃点西瓜!记得每两小时补次水,别中暑!”新疆煤化工女工协管员组成的“夏日清凉服务小分队”,带着切好的西瓜穿梭在生产现场,用夏日的清凉关怀撑起一片安全绿荫。
这场“送清凉”不是简单的“发福利”,而是安全链的“情感延伸”——女工协管员们结合高温作业要点,叮嘱一线职工们“避开高温时段作业”“正确佩戴防护装备”;西瓜递到手里时,安全提示也“种”进心里。
“安全不是冷冰冰的规则,是看得见的关心。”新疆煤化工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张乾乾说,“职工学了、用了,更要感受到‘安全为我’的温度,这样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从“云端课堂”充知识,到“现场找茬”练技能,再到“清凉西瓜”暖人心,新疆煤化工用“新花样”串起的安全链,让安全理念在职工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学得到的知识”“用得上的能力”“暖人心的关怀”,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最坚实的力量。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