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
基层动态

伊犁能源:“健康驿站+”暖了职工心窝窝

作者: 马畅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8日

天山脚下,戈壁滩旁,山东汉子告别故土,少数民族兄弟热情相迎。四千公里的距离,不同的文化习惯,如何拧成一股绳,把矿井建成温暖的“家”?新疆能化伊犁能源的答案是,“服务做到心坎上,真情换得一家亲。”

人心稳,矿区才真稳

伊犁能源的职工构成很有特点,近七成是远离齐鲁大地的“外乡人”,还有三成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9个民族的本地兄弟。地域偏远、文化差异、生活单调,曾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

矿井很争气,产量连年稳超千万吨,今年更是一举摘得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这块“国字号”招牌。但矿班子成员们心里透亮,产量要上去,人心先要稳;发展要长远,关爱得走心。

今年,矿井被集团定为新疆首批“健康驿站”示范点之一。他们没有简单应付,而是琢磨开了,怎样让这个“驿站”成为职工离不开的“暖心大本营”?思路一转,“健康驿站+”应运而生,一个覆盖医养、文娱、生活、团结的多维度服务关爱圈,在戈壁矿区扎下了根。

健康驿站,守护在身边

职工最怕的,莫过于头疼脑热没人管,突发状况干着急。伊犁一矿的健康驿站,玩的是实打实的硬科技,用的是暖烘烘的软心肠。

智慧体检一体机立在驿站里,刷一刷,血压血糖数据眨眼录入个人健康档案,省时又省心。腰酸背痛的老毛病,有专门的理疗中心伺候。生物共振舱、电磁波治疗仪这些“神器”,专治矿工常见的腰肌劳损、关节酸痛。两位医生二十四小时驻守矿上,看病开药、外伤急救,随叫随到,安全感拉满。

矿井还不定期把地方医院的专家请进来,“健康直通车”直接开到家门口,义诊、讲防治知识。职工们也从“实在扛不住了才找医生”,学会了“防病于未然”。

他们还为单人单岗的职工,配备了健康手表。心率、血氧、体温,关键指标实时掌控。感觉不对劲?轻轻一按,求救信号瞬间发出。这“贴身保镖”,让职工们的安全多了一份保障。

“五色花”绽放,团结一家亲

在伊犁能源,民族团结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井下一起流汗、公寓里比邻而居、活动中开怀大笑的真情实感。

新搬入的察布查尔县职工公寓,让山东大哥和维吾尔兄弟做起了“隔壁邻居”,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实现了“嵌入式”居住。“以师带徒”活动热热闹闹,不同民族的职工签下师徒协议,技能在手把手教与学中传递,感情也在朝夕相处里升温。

语言不通曾是道坎儿,他们办起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沟通顺畅了,心自然就贴得更近。最有人情味的,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职工们自愿结对认“亲戚”,你教我操作新设备,我带你尝尝地道的烤羊肉串,其乐融融,亲如一家。

这其中,“五色花”运输队格外耀眼。各名族兄弟年均安全运输3万余车次,安全记录始终亮眼。领头人阿布来提·坎捷队长,既是伊犁州响当当的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还荣获了集团第三届“感动山能”人物优秀奖。

他们的故事被拍成微视频《最炫民族班》,还在“学习强国”平台拿了一等奖。为啥叫“五色花”?寓意着多民族兄弟像紧紧簇拥的花瓣,在戈壁滩上共同绽放绚丽光彩。

“刷卡”洗衣、专线购物,日子有奔头

职工的生活,同样要过得有滋有味,方便舒心。他们在后勤保障上,把“便利”二字琢磨透了。

洗衣房里,智能烘洗设备一字排开。职工只需“刷个卡”,洗衣烘干一步到位,每天服务超过两百人次。

食堂的饭菜,既要营养也要对胃口。今年,他们在南工广生产区和察县职工公寓分别配备了职工食堂,山东特色和新疆美食同台竞技,“家乡味”扑面而来。

偏远的矿区,出行购物曾是老大难。他们开通了往返伊宁市、察布查尔县的双向通勤班车,还贴心地加开了一条“守望号”购物专线。工作在矿区,生活在县城,成了职工和家属的新选择,彻底告别了“出门难、购物愁”的烦恼。更省心的是,从下井口到餐厅,从文体中心到职工超市,“刷脸”支付处处畅通,省去了掏手机的麻烦,智能又高效。

暖心的服务,暖热了人心,也凝聚起强大的合力。但该公司深知,为职工服务这件事,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这份跨越山河的深情,正温暖着每一个在边疆奋斗的身影。鲁新一家亲的故事,在这里,每一天都在书写着新的温暖篇章。

“矿井再深,深不过组织的温情。离家再远,远不过守望相助的心。我们要让伊犁能源,成为这片戈壁滩上最有‘人情味’的家。”该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工会副主席、团委书记陈鹏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