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
基层动态

从“传技”到“育心”,新疆煤化工“三导师制”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

李玉福  乔佳卉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8日

近日,新疆煤化工“青蓝工程”创新实施“三导师制”,在专业、生活“双导师”制基础上,增加“职业导师”,构建多维度、系统化、专业化的成长导师体系,通过精准赋能与暖心关怀,以“导师带徒3.0”为纽带,共同开启“全流程赋能、精准化育人”青蓝工程新征程。

组织+保障,为培养提供双重护航。自2025年8月起,该公司为每位新员工配备了职业导师、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分别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车间负责人或顶尖业务骨干、车间主要负责人担任。职业导师指导编制个性化“成长路线图”,专业导师以“贴身式指导”传授专业技艺,生活导师持续提供关怀,多维度发力助力青年职工成长。同时,建立导师带徒计划、设立专项经费并专款专用,保障培训开支,为师徒人才培养提供双重保障。

2025年以来,为新入职的11名高校毕业生匹配职业导师1人、专业导师11人、生活导师8人,召开高校毕业生座谈会,为青年人才铺设一条快速成长、暖心安心、前景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

培训+实践,为培养提供学习动能。实施导师带徒制以来,新疆煤化工积极搭建师徒成长平台,依托“小白杨”人才成长计划、优秀大学生种子计划、后备人才库、“劳模工作室”“三双工程”、挂职轮岗、技能竞赛等平台,通过“干部上讲堂”、自主改善、每月一考、技能比武等方式,实施“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管理技术技能人才。2025年以来,提拔一批80、90后干部27人,向烯烃项目输送人才19名,8个工种66对“师徒组合”在公司技能比武中获奖。

电气车间陈前既作为公司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又承担着培养后备青年人才的重担。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先后解决了现场多项难题,他带领的徒弟目前均已成长为车间技术员、班组长等技术骨干,在年度履职中获得团队的一致认可,荣获新疆能化工匠、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体系+考核,为培养提供成长空间。该公司制定实施《优秀大学生培养方案》,推出“一人一档一规划”精准育才机制,建立大学生培养档案39份,实施全周期跟踪管理,加快青年职工成长成才。同时,建议导师带徒考核体系,将导师业绩与见习期满考核结果挂钩,与大学生培养目标挂钩,开展优秀导师评选工作,依托阶段评估与考核机制,及时反馈学习成效,实现培养策略的动态优化。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