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新煤矿青年职工吴旭龙收到了一份来自新疆科协的邮件——2025年新疆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荣誉证书,这份证书见证着他在大赛中的出色表现。

在这次大赛中,永新煤矿选派的12名青年职工凭借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一举斩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这支全部由“90后”和“00后”组成的年轻团队,也映照着永新煤矿青年人才培养的成果。
精准滴灌,助力青年人才扎根成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来自多省份、多民族、背景各异的青年职工,永新煤矿以思想引航为切入点,实施“精准滴灌”工作法。通过宿舍走访、茶欢座谈等方式,全面掌握每位青年的家庭状况、个人规划和发展期望,制定“一人一策”思想建设方案。

同时,该矿利用好内外部资源,通过专项技能培训班、“导师带徒”制度、外派学习等方式,实现靶向精准培养。调度室副主任刘华与徒弟王建国“亦师亦友”的传承故事,以及经营管理部薛双在外派学习后“拓宽视野、转变角度”的深刻感悟,都是人才举措成功实践的生动体现。
实战淬炼,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永新煤矿将基层淬炼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构建“导师带徒+竞赛比武+轮岗实践”的培养体系。对新入职大学生实施“浸润式”轮岗培养,要求他们系统性经历矿井各生产环节。还建立由工区技术区长、科室负责人和往届优秀大学生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形成持续跟进的培养机制。

2024届大学生全程参与矿井智能化建设,快速成长为能独立操作智能设备的技术骨干。青年职工李思哲在轮岗后主动选择留在基层区队,通过刻苦钻研已能跨专业绘制复杂供电系统图,展现了扎实的成长成效。
积分赋能,激发青年内生动力
为调动青年职工的积极性,永新煤矿实施“道德银行”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该机制模拟银行运作模式,为每位青年建立“道德账户”,按照志愿服务类型进行量化积分,并实行台账式管理和定期公示,通过量化积分体系激发青年职工的奉献热情。

同时,他们将道德积分与个人成长深度绑定,积分情况直接作为年度评优、入党推荐的重要依据。青年职工吴旭龙通过积极参与创新方法大赛等活动积累高分,最终获评“工会先进积极分子”。这套让奉献“可视化”的机制,成功营造了“讲奉献、比积分、争先进”的积极氛围。
从大赛的领奖台到井下工作面,从“道德银行”的积分榜到智能化建设的创新现场,永新煤矿的青年职工正在各个舞台绽放光彩。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