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
媒体聚焦

【大众网】山东能源集团兖矿新疆煤化工:健全“选育用”链条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段修功  曹雨晨  叶楠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2日

2025年,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落户山东能源集团新疆能化新疆煤化工。这个位于乌鲁木齐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现代煤化工企业,正通过一套“选、育、用”全流程的人才培养机制,让技术骨干扎根企业为新疆煤化工产业注入创新动力。

精准选才:从大学生到后备人才库

2010年,山东姑娘于德玲辗转来到新疆,参与新疆煤化工60万吨醇胺联产项目建设。她从甲醇车间操作员起步,一步步走上三级单位中层管理岗位。“是‘筑巢-引凤-育鹰’人才培养规划给了我如今的成就”。于德玲对于公司人才培养感慨万千。如今,新疆煤化已形成三级人才培养体系。

青年人才储备队伍:为39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制定培养计划,60人通过轮岗晋升为管理岗。

后备干部人才库:不断深化人才库建设,健全人才选育梯次制度,先后开展后备干部人才库选拔考核6次,累计入库105人,9人被选拔到重点岗位进行锻炼。

高素质人才池:推荐6名候选者参与山东能源集团中级人才库选拔,1人成功入库。

“人才库不是‘保险箱’,年度考核淘汰率达15%,能进能出机制保障队伍活力。”新疆煤化工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李颖表示。

实战育才:劳模工作室解生产难题

于德玲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迎来关键挑战——硫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波动。团队蹲守现场3个月,最终设计出酸雾捕集装置,将硫回收尾气稳定在每立方米35毫克以下,远优于国标,该技术获国家专利。这类实战练兵在新疆煤化工已成常态。

技能比武——2025年组织19个工种竞赛,519名员工同台竞技,66对师徒在故障处理环节“打擂”。

政策激励——发放学历提升补贴9.7万元,146人获中级工以上认证,41人取得职称晋升。

平台赋能——依托新疆煤化工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团队累计获7项专利,推动甲醇日产量提升33%。

博士后工作站:给技术攻坚“添把火”

刚获批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将重点攻关气化煤配比优化等瓶颈。“准东煤灰熔点高、易结渣,直接影响气化效率。”新疆煤化工副总工程师王耸介绍,“工作站正在引进2名博士后,并与新疆大学、华东理工等院校签订协议,并优先选拔内部骨干参与科研项目,校企联合开发煤质适配模型。”

用人机制同步革新,通过竞聘上岗,2025年公开选拔科级干部4人、技术人员23人;20名技能人才转岗技术员,一批管理人员跨序列获得晋升;实施柔性引才策略,每年除随山东能源集团赴高校招聘外,还选派专人联合甘泉堡工业园区赴兰州、西安等4座城市、8所高校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拓宽引才渠道,满足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缩短高层次人才引进周期。

戈壁滩上长出“人才林”

目前,新疆煤化工拥有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3人、山东省特级技师1人的技术领军者;12人入选乌鲁木齐“十百千”人才工程,1人获评以新疆天山英才工程师为主的青年骨干群;161人成长为技师以上技能人才;博士后工作站+2个自治区级研发中心+劳模工作室,形成梯次研发网络的平台集群。

“过去新疆煤化工留不住人,现在有了机制保障,年轻人既能搞研究又能涨本事。”如今,早已是甲醇车间主管工程师的于德玲,正利用博士后工作站资源,探索一套降低乙醇含量的技术——在这片曾经荒寂的土地上,人才与创新正在同步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