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成,新疆能化新疆煤化工三胺车间检修班班长,参与工作以来,他用“能干、实干、巧干”的毅力从一位普通的技术小白成长为公司的“设备神医”,曾获新疆能化先进工作者、优秀技能人才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是新疆能化新疆煤化工产业工人的匠心代表。
解千机语,成匠者心
2017年,刘德成带着对机械的痴迷扎根新疆煤化工电气车间一线。
面对复杂的电力系统和精密设备,他深知“打铁必须自身硬”。工作之余,他不断钻研《电气设备检修手册》《PLC控制原理》等专业书籍,并主动参与每一次设备维修。无论是深夜抢修还是节假日值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边干边学。
气化磨煤机、空分压缩机、尿素二氧化碳压缩机……没多长时间,刘德成就对全厂大大小小的电机设备了如指掌,别人搞不定的故障在他的手里总能迎刃而解。
“设备就像人,都有自己的‘小情绪’,只有摸透它的‘脾气’,才能对症下药。”显然,刘德成就是那个能听懂设备的人。
正是他这种勤于好学,喜欢钻研的性格,让他逐渐成长为了车间电气维修的“大拿”,并多次在新疆能化、新疆煤化工技能比武多次获得化工检修钳工第一名的成绩。
“多学多练,熟能生巧,多总结,多向他人请教。”这是刘德成的成长秘籍。
冰点淬火处,钢铁再造时
2020年,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时期,新疆煤化工全厂实行封闭管理,刘德成同电气车间24名职工驻守厂区。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越是困难就越要坚守岗位。”这是刘德成对公司的庄严承诺。
驻厂的冬天格外寒冷,原本平静的工作日被一则紧急消息打破——“黑水循环泵振动值超标,轴承温度报警!”
刘德成拿起检修设备冲进泵房,在手电筒光束下,这台担负着气化车间黑水循环重任的“心脏”设备正发出沉闷的轰鸣,多年来的检修经验告诉他——这是轴承系统停机的征兆。
时间不等人,刘德成立即着手拆检工作,发现设备内部的轴承油盖已然碎裂。
要么紧急维修,要么系统停车,刘德成面临着两难困境——若是修,备件库里唯一的原厂油盖型号不匹配,申报的备件也因疫情迟迟无法到货;若是停,整个气化车间的生产流程受到干扰,无法按照正常的工艺参数进行生产;加之新疆地区零下几十度的气温里,一旦停车,复工之日将遥遥无期。
“再精密的设备也是人造的,他们能造,我就不行?!”刘德成下定决心,从废料堆里翻出一个类似型号的铸铁油盖,凭借对车床的精准操控和对图纸的深刻理解,最终将误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内,成功使设备恢复运转,让气化车间的蒸汽“血液”恢复流动。
零下30℃熔断“技术锁链”
2024年4月,一向表现优异的刘德成被评为新疆能化优秀技能人才,这对他来说是个崭新的起点。
“优秀技能人才就要发挥优秀技能人才的作用,公司三聚氰胺装置是一个新工艺、新流程,需要人去摸索研究。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就这样,刘德成来到了三胺车间。
新疆煤化工年产6万吨三聚氰胺项目采用意大利欧技第四代高压法工艺技术,关键设备、工艺包、专利技术等均由意大利欧技公司提供。这在保证工艺先进的同时,也留下了自主检维修能力不足的短板。
2024年12月,三胺车间进口离心机因润滑系统设计缺陷导致轴承损坏。若等待厂家技术人员维修,至少需停产半个月。
“绝不能让外人卡咱们的脖子!”刘德成主动请缨,大胆提出自主检修方案。
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他带领班组连续奋战,拆解、清洗、调试,通过优化润滑油的更换周期和品牌,调整润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参数,增加必要的过滤装置,彻底消除了离心机润滑系统的隐患,打破了新疆煤化工三聚氰胺项目检维修技术对厂家的依赖。
“我的梦想,就是竭尽全力让咱们公司设备运行更安全,产量更高,质量更好。我希望三胺车间成为全集团的标杆,让每个人提起我们时都竖起大拇指!”对此,刘德成满怀信心。
用千分尺丈量成长半径
如今,已经成家的刘德成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我对家人亏欠了太多。”谈及家庭,这位90后的班长流露出愧疚。“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变老了。有时候我也想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家人、陪陪孩子,带他们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但车间的年轻人们还没有成长起来,我总归是放心不下。”
在三胺车间6人的检修团队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达3人,其中00后“职场萌新”1人、95后“技术新锐”2人。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队伍,在刘德成的眼里既是“宝藏”又是“考题”。
“现在的青年职工需要‘下沉’,更需要‘托举’。好苗子都要在机油里泡过,扳手上磨过;又要在掌心里捧着,心尖上放着。”这是刘德成一直以来的培养理念。
他制定“每日一题、每周一练”培训计划,利用工作间隙,将自己在检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详细地讲给大家听。他还会亲自示范一些复杂的维修操作,让班组成员能够直观地学习到正确的方法。
“三胺车间是个新车间,设备是新的,人也是新的。我作为兵头将尾,既要保证工作安全,也要走进青年职工的心里,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我相信咱们三胺车间的‘后浪’一定会越来越强劲!”
从电气车间的“车工大拿”到三胺车间的“检修先锋”再到山东能源劳动模范,刘德成用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对团队的倾力奉献、对事业的无限忠诚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在新疆煤化工的钢铁丛林中,他用千分尺丈量出新疆基地建设的奋进坐标,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走出去、扎下根、传帮带”的奋斗哲学,让山东能源的驻外开发版图闪耀着工匠精神的璀璨光芒。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