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天山脚下,一场别开生面的“管理课”在硫磺沟煤矿火热开讲——设备检修对标“体检表”、职工薪酬与考核“精准挂钩”……近日,该矿以“六精六提”融合管理为抓手,召开专题分析会,将精益理念融入安全生产、成本管控、考核激励的细枝末节,用考核“铁算盘”在戈壁矿山现出一幅精细管理新图景。
考核“显微镜”:照出短板,量出实效
“以前觉得考核就是‘挑刺’,现在才发现是‘导航仪’。”掘进工区区长徐名磊翻着最新的考核通报感慨道。
该矿职能部室针对安全管理、物资消耗、设备运行等8大类34项指标展开“穿透式”考核:安全监察部发布“红黄牌”榜单,让隐患无处遁形。生产技术部设立“掘进效率对标栏”,进尺、能耗数据每日上墙。机电设备部为每台设备定制“健康档案”,故障率高的设备责任人需“上台说清”。
这场考核不仅“动真格”,更“有温度”。对考核垫底的区队,矿里组建“帮扶专班”上门送技术。
掘进一区因设备老化导致效率滞后,机电部技术骨干驻点攻关,短时间内让设备“重焕青春”。
“考核不是终点,改进才是目的。”矿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程台锋在分析会上强调。
成本“紧箍咒”:人人都是“抠细节”高手
“多领一根螺栓,立马预警!”经营管理部物资管理员尹成龙指着智能仓储平台介绍。
该矿推行物资“全生命周期”管控,小到一颗螺丝钉的领用,大到设备报废处置,全程跟踪、超量锁死。3月份,仅支护材料一项就省下费用15万元。
成本管控的“战火”还烧到了日常点滴:办公区推行“无纸化会议”,井下泵房加装智能变频器。“省下一张纸、一度电,矿井就多一分竞争力!”运输工区职工自发成立“节支智囊团”,用废旧皮带边角料制作防尘帘,月均节省材料费6000余元。
增效“连环招”:小改小革撬动大效益
“我的‘金点子’居然上榜了!”通风工区设计的“风筒快速连接器”被纳入矿“创效英雄榜”。在“全员创效”行动中,该矿鼓励职工围绕安全生产、工艺改良提建议,3月份共征集合理化建议23条,其中“掘进工作面除尘系统优化”等5项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既省力又省钱。
创新不仅限于技术领域。经营管理部推出“市场化结算工资”机制,将安全、效率、成本等20项指标与薪酬挂钩,采煤工区因实现“零影响生产”获万元奖励,职工们调侃:“现在多出勤一天,工资条都能‘笑开花’!”
管理“绣花功”:戈壁煤海绽放精益之花
走进硫磺沟煤矿,精益理念已渗透到每个角落:班前会上,值班长带着职工逐项分析昨日生产数据。设备库房里,维修工按“日历表”给设备做“SPA”。就连职工宿舍的走廊灯都装上了声控开关。
“过去总觉得精益管理是‘高大上’,现在发现就是‘过日子’的学问。”采煤工区事务员尹利征说。
该矿在分析会上立下“军令状”:二季度将深化“六精六提”融合管理,打造3个“零浪费示范岗”,开展“降本增效擂台赛”,让“精打细算”成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注脚。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求变”,硫磺沟煤矿用一场刀刃向内的管理变革证明:戈壁深处,也能开出精益之花。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设备运行的“嗡嗡”声、职工算账的“噼啪”声——这些最朴素的音符,正合奏出一曲动人心弦的“增效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