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沟煤矿以“超前布防、装备加持、全员实战”三大硬核举措,织密雨季“三防”安全网,为矿井安全度汛交出创新答卷。
未雨绸缪:从“人海战术”到“精准布防”
“防汛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365天的必修课。”硫磺沟煤矿党委书记、矿长孙成磊在部署会上强调。据悉,该矿4月初便成立以“一把手”挂帅的雨季“三防”指挥部,下设13个专项小组,将责任细化到“每一米巷道、每一台设备”。
硬核举措一:物资储备“秒级响应”走进矿井应急物资库,5000条编织袋、20立方防洪沙、4台大功率潜水泵分类码放。“接到预警即可调拨,20分钟内送达抢险点。”经营管理部部长姚晓波介绍。物资管理引入管理平台,库存量、位置、责任人实时更新,杜绝“用时找不到、急时用不上”。
硬核举措二:隐患清零“一张图作战”。地测防治水部部长孙翔的电脑上,一张三维地质图清晰标注着风险点:“井下4处老空水害区实施‘一区一策’动态监控。”组织清挖工业广场周围防、排水沟2200米,消除风险点5处。
智能赋能: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主导”战略转型
硫磺沟煤矿构筑起“空天地”三位一体的智能防护网:
观天:设置1组气象哨兵——雨量预测站,实时捕捉大气脉动,当12小时累积雨量突破50mm进行预警;
察地:沿头屯河布设3组水文侦察兵——水文观测孔,精准捕捉水脉动规律,根据数据精准排水决策树;
智联:调度指挥平台整合气象、水文、人员定位等数据,遇突出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协同指挥应急抢险工作,调度效率提升70%。
“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调度室副主任毕玉航感慨,“通过各类数据比对分析,找准抢险关键点,告诉我们哪里该堆沙袋、哪里该增派人手。”
以练促战:200人上演“极限60分钟”
“头屯河上游泄洪!井下+943m涌水量增大!”4月30日上午10点,一场实战演练骤然打响。
场景一:井下“生死时速”。巷道内应急广播循环播放撤离指令。人员定位系统显示,217名作业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60分钟后全员升井。
场景二:地面“人机协同”。地面抢险队与时间赛跑:装载机30秒码放沙袋形成挡水墙,堵住主井口;远程启动+600m水泵房3台主排水泵,每小时排水量达800m³。
场景三:跨界“多方会战”。首次引入“外部联动”机制:昌吉市应急管理局专家现场评估,周边医院开通绿色救援通道,头屯河管理站同步共享实时水位数据。“企业单打独斗已成过去式。”矿长孙成磊表示,“联防联控才能打赢极端天气遭遇战。”
头屯河水奔腾不息,矿井深处警钟长鸣。 在这里,智慧与匠心交织,制度与实战共融,筑起一座“冲不垮”的安全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