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花飞溅中,废旧矿车重获新生;巧思迸发间,“土办法”破解大难题。新疆能化硫磺沟煤矿,全体职工却以“人人都是降本增效魔法师”的信念,在维修台、巷道里、车间中书写着“废料变宝”“小改大效”的生动故事,让降本增效的智慧光芒照亮了矿井深处。
矿车“重生上岗记”
“这老伙计还能再跑两年!”运输工区班长王怀斗蹲在矿车轨道旁,手指摩挲着锈迹斑斑的钢板。面对27辆“退役”矿车,他和班组像老中医般“望闻问切”:车斗变形的整形补焊,锈蚀的除锈刷漆,碰头套上废旧输送带裁切的“保护套”——这抹黑色“护甲”,让矿车碰头寿命延长了3个月。技术员盖一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1号车车斗变形可补焊”“3号车锈蚀需刷漆”的“病历档案”,硬是把报废清单改写成了“重生指南”。今年以来,仅矿车修复一项就省下10余万元。“矿车和人一样,用心养着,就能多跑几趟好活!”老王拍着修复后的矿车,眼里闪着光。
车间里的“修旧实验室”
走进维修车间,橘红色的自制掩车器格外醒目——用废旧锚杆改造,加装工区自制的减震缓冲系统,成本几乎为零;墙角的多功能工具箱更绝:旧钢材焊接的框架,既能挂扳手铁锤,又藏着磁吸式零件盒;巷道深处,运输工老李正用自制推车助力装置“卡”进矿车缝隙:“以前难弄的路段得俩人推,现在一人搞定,省力还安全!”这些“土发明”的背后,是4个班组在仓库翻找零件的深夜,是焊枪下12次失败的调试,更是“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挣来的”共识。
“微雕术”与“调偏魔法”
通防工区的创新同样惊艳。通风工区张聪聪巡检时发现主通风机叶片磨损严重,技术小组用旧螺栓、焊枪和砂纸“动手术”:修补叶片、优化结构,通风效率提升10%,电耗降低8%。“这数字不是算出来的,是兄弟们用旧螺栓拧出来的,用焊枪焊出来的!”工区区长贺海瑞举着报表感慨。
选煤厂的“皮带调偏神器”更堪称经典:生产班用废旧钢材做的自动调偏托辊架,故障率降30%,年省1万元;维修班的“快速刷漆工具”——废钢丝+毛刷+风动设备,管路刷漆速度提4倍,年省人工2万元。这些“土发明”成了全矿职工的“降本宝典”。
全员都是“改善合伙人”
矿井的牌板印刷工作室里,写真机正“哒哒”打印井下标识牌板——自主设计印刷,单次省50-100元;加工班的“油品管家”制度更细:定量领油、余油回收,月度消耗降35%,省1.2万元。“省下的每一滴油都是利润!”被评为季度“创效之星”的刘剑说。
如今,硫磺沟煤矿刚性落实能源集团《十项费用节支行动方案》:办公家具用满10年、电脑6年更新、50%会议改视频……全员参与的“三个一”活动(每人提一条建议、每班讲一个案例、每区树一个标杆)更让“改善”成了日常。
工具架上的焊枪还带着余温,维修台上的游标卡尺定格精密刻度。在硫磺沟煤矿,降本增效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让每寸钢铁“开口说话”,让每滴汗水“找到归处”。当满载的矿车轰鸣驶过巷道,车身上斑驳的补丁在矿灯下泛着银光——那是职工们用智慧和汗水铸起的“勋章”,更是矿井逆势突围的底气。
“人人都是改善者,事事皆可精益化。”这个夏天,硫磺沟煤矿的“魔法师”们,仍在续写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