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能化伊新煤业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创新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以“全域覆盖、责任共担、标准赋能”为核心,通过架构设计、责任体系、流程管控三大维度创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治理网络,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该公司依托年度安全风险评估、专项辨识等评估出的单元安全风险大小和管控难度,将矿井井下、地面生产系统、办公生活场所由高到低划分成三级网格单元。采煤工作面、安撤工作面等事故易发区域划为A级网格,实行“矿领导+专业科室+区队”三级联查;机电安装、零星施工等流动施工场景划分为B级网格,采用“定点检查+动态巡查”模式;C级网格则针对偏远的无人作业地点,采取定期检查方式。
“我们制定了《网格单元检查责任一览表》,每个风险点都明确标注责任单位、责任人、检查频次,确保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直观了解自己的责任范围。”伊新煤业安全监察部副部长雷复来说。
在网格化管理中,该公司采用金字塔式架构细化管理责任,公司主要领导负责高风险A级区域,分管领导及专业科室负责把控分管专业内的B级网格,C级网格则由基层区队落实自主管理。同时,利用检查路线图、签字表、问题整改表等检查工具,规范记录检查时间、地点、人员及问题闭环情况等检查动作,形成“检查-整改-复查”的闭环数据链。
“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主要责任人,这种差异化管控让管理资源能够有效向高风险区域倾斜,同时保证全矿各区域无死角覆盖。”伊新煤业安全监察部主管级管理人员亓海涛说。
该公司还创新建立“网格化+信息化”模式,依托双重预防信息平台,对网格内隐患发生频率、整改时效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分析,生成“风险热力图”。这些数据有效指导网格优化调整,形成“评估-划分-管控-优化”的闭环管理。
“我们把网格巡检发现的隐患上传到双重预防信息平台,一般隐患由区队当天整改,重大风险则启动‘领导包保+专家会诊’机制,确保隐患及时闭合。”伊新煤业安全监察部副部长张栋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