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能化硫磺沟煤矿,值班人员的身影活跃在各个区队的班前会上。这一管理“下沉”的新常态,正推动安全管理从“会议室决策”向“一线问诊”深刻转变。
“主动下沉”,不只是“规定动作”

“值班人员参加班前会工作安排之前,我就经常来区队。区队的事情,就是我自己的事情!”通防副总工程师孙红星说。
对于他们而言,参与班前会就如同进行一场“一线问诊”,第一时间了解井下的最新工作安排、设备的运转状况。甚至,哪个班组的职工家里遇到了事情、情绪出现了波动,他们也能及时知晓。
这种主动深入基层的举动,让班前会不再是简单的“单向任务布置”,而是转变为“双向的沟通交流”。职工们内心的想法能够被倾听,井下的实际情况也能被精准掌握,大家的心更近了,工作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两个“把关”,让安全落地生根

该矿值班人员参加班前会,可不是坐着听一听就走,他们带着问题来、盯着细节查,把安全关,把方向关,桩桩件件都落到了实处。
安全关,守得更严。该矿机电矿长朱晓宁来到采煤工区,第一件事就是建议嵌入“黄金警示三分钟”,精选1~3分钟典型事故案例、违章操作还原等可视化素材,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切实强化员工“上标准岗、干安全活”的现场意识。
方向关,指得更准。防冲队的班前会上,防冲副总工程师张宇和安全监察部部长张辉带着图纸来:“煤层深孔爆破钻孔设计长度是14m,钻孔角度控制在-29度,剩余钻孔要用炮泥封满。”从施工标准到安全确认,再到专盯人员责任,把工作安排拆成“明白纸”,当班工作不跑偏、不踩线。
深入基层,凝聚安全合力

“以前感觉‘领导’离我们很远,现在天天一起开班前会,就像身边的知心人一样!”职工乔安田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防冲队的张东国也深有感触:“他们讲安全措施的时候,从不照本宣科,就拿我们队上周的施工举例,哪里要按规程来、哪里容易出风险,说得明明白白!”
深入班组的行动,拉近的是彼此的距离,凝聚的是安全的合力。从原本的“会议室决策”转变为“班组里落实”,从“文件传达”转变为“现场指导”,这看似平常的班前会,已然成为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桥头堡”,以及干群同心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