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寒意未消,降本增效成为必修课。新疆能化锁定技术管理关键环节,以一系列精准、可量化的“微操作”,深挖生产流程中的成本潜力,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期中答卷”。
优化“蓝图”,巷道瘦身行动。成本控制,设计先行。新疆能化从源头优化生产布局,减少无效进尺,简化运输动线。今年1至5月,通过科学论证与精细规划,各矿井成功优化巷道布置进尺1237米。意味着工作面原煤及物料转运环节的精简,避免不必要的“兜圈子”,缩短了运输距离。实现生产系统的瘦身与高效化,减少配套工程和维护成本。通过技术优化实现掘进工程费用的压降。这份“设计红利”,既压降当期成本,也为后续高效开提供条件。
支护“量体裁衣”,把材料消耗降下来。支护是安全基石,也是材料消耗大户。新疆能化摒弃“一刀切”,推行地质条件驱动的精准支护策略。把握安全核心原则,安全是底线,效益优化不能影响安全。差异化实践,依据各矿具体地质构造、埋深及冲击地压风险,动态调整掘进巷道的锚杆密度、长度、网片规格等参数,避免“过度支护”。在伊犁一矿、伊新煤业实施创新应用,开拓巷道大胆采用更简洁高效的 “一次锚网喷”支护工艺,减少工序和材料。在顺槽巷道,对顶板条件良好区域,推广使用菱形网替代传统钢筋网,并大力推行自加工网片,显著拉低采购成本。
上半年支护材料节约成效显著,不仅是“省钱”,更是用技术智慧实现安全与成本的双重最优解。
管路“循环再生”,11639米的资源复活术。在采煤工作面,“风水管”是流动的血液,也是可循环的资源。新疆能化紧盯这一环节,发起“管路归仓”行动,应拆尽拆、应收尽收、能用尽用。制定回收措施,强化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管路回收流程管理,提高复用率,减少新购。一至五月份各矿井累计回收风水管路长度达11639米。盘活沉睡资产,缓解新管路的购置压力,让资源在企业内部高效流转起来。
成本“闸口”前移,精打细算的采掘账。降本,管住“入口”是关键。新疆能化将成本管控前置到计划源头,贯穿于使用全程。计划源头控,依据精准生产计划制定采掘材料计划,杜绝宽打窄用。深度参与月度材料计划联审会,对矿井提报计划进行严格“过筛子”。过程监督严,到矿必查支护材料管理,紧盯领用、使用、回收全链条,严控跑冒滴漏。考核激励实,严格落实《材料管理考核办法》,强化“八大关”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刚性执行预算,对成本节超实施清晰的市场化奖惩,让“省下的就是赚到的”理念深入人心,激活全员降本动力。
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精准落地的“微创手术”。新疆能化用技术视角审视生产流程,用数据量化降本成效,在巷道优化、支护设计、资源回收、计划管控等环节精耕细作,让降本增效从要求变成可触摸、可计算的实在成果。这既是应对当下挑战的务实之举,更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长久之策。技术的红利,正在成本线上一寸寸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