锉刀沉稳地划过金属表面,量具的刻度在聚光灯下反射出冷光。新疆能化伊犁能源举办的矿井维修钳工技能比武现场,选手们凝神屏息,在方寸工件上展开一场与时间、与精度的较量。
比赛规则严格,考验的是硬功夫。选手需在90分钟内,独立完成从测量工具选用、精确绘图到锯削、锉削工件的全流程操作。评判的核心在于精度。尺寸偏差超过0.1毫米即得零分,即使误差控制在0.04毫米以内,也将扣除关键分数。
“图纸绘制的规范、工件表面的质量以及安全文明操作,每一项都关乎最终成绩。这要求选手不仅技艺娴熟,更要具备沉稳的心态和严谨的作风。”评委刘凯说。
毫厘之差,决定成败。赛场上,选手们“精益求精”,每一次测量、每一道锉痕都力求完美。金属碎屑在指尖滑落,汗水浸湿了工装,但专注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工件的细微之处。参赛选手赵春华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实操技艺,以95.1分的综合成绩摘得桂冠。
“我们举办技能比武的目的是搭建平台、锤炼队伍、促进发展。通过竞赛激发职工钻研技术的热情,发掘和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为矿井的安全高效运行筑牢根基。”该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周卫朋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