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清晨,一阵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伊新煤业23223采煤工作面的沉寂,随着采煤机转动,滚滚乌金经过转载机、破碎机等多道工序,通过3.5公里长的输煤皮带,运输到煤制天然气一体化项目新天煤化工,整个过程实现了“出煤不见煤”的环保目标。
伊新煤业始终以“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为目标,面对“双碳”新形势,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山东能源集团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煤炭利用率,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聚焦生产源头,提高煤炭利用率
该公司严格执行工作面精采细采制度,通过多种组合放煤方式,分阶段调研工作面不同放顶煤方式下的回采率,论证出最优方案,从源头提升煤炭回收率。通过精采细采抓好煤质管理,把好放顶煤质量关,对工作面矸石率每周一分析,从放煤工艺、放煤人员、现场管理等方面入手,找到影响矸石率的主要原因,安排责任意识强、经验丰富人员专职放顶煤,从根本出发实现源头提质。
同时,根据一体化项目用煤需求,不断优化生产系统,在保障煤质的前提下,增加块煤供应量,一季度供应块煤量73%,同比去年增加两个百分点,煤炭利用率有效提升。
加强技术引领,实现效益最大化
技术创新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该公司大力推进创新创效工作,通过保水采煤技术研究,减少超前疏放水量,降低泵房排水负荷和电费支出。优化采区巷道和工作面的设计,采取合理设留煤柱、合并削减工作面等措施,加强边角煤、小块段的煤炭资源回收,确保煤炭吃干榨净、颗粒归仓,有效提高煤炭回收率,实现最大化资源回收与安全开采。
同时,扎实推进工作面智能化作业,每班统计智能化使用率,做到日分析、周分析、月分析,专人盯岗跟班写实,及时发现并解决智能化生产制约点。一季度以来,工作面智能化使用率有效提高,煤机记忆截割率及支架自动跟机率均达90%以上。
推进环保项目,打造绿色矿山
伊新煤业坐落在山脊梁上,到了夏季,花草树木繁荣生长的矿区便成了这座山上的一片“绿洲”。该公司不断加强环境生态建设,不仅使矿区一改建矿初期的尘土飞扬景象,还在矿区周围不断开展绿植工作,让绿色染满矿山。
同时,该公司积极开展环保工程,在矿井水处理方面,该公司利用高盐矿井水处理车间,对生产废水和矿井涌水进行脱盐处理,处理后的矿井水回用于生产和生活,多余的水输送至新天煤化工利用,实现矿井水零排放,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2023年节约水资源10万余方。
针对矿井冬季供暖和职工浴室楼热水供应,完成投用供暖改造项目,利用新天煤化工过热蒸汽为矿区供暖,取代原来的燃煤锅炉,实现绿色供暖供热,每年节省锅炉维修、自用煤、环保税等费用280余万元,并且避免了废气排放,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践行低碳理念,促进节能降耗
该公司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理念,通过宣讲、讨论等形式,引导广大职工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践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同时,开通职工通勤班车,减少私家车运行,实现低碳出行。
在生产过程中,电力的消耗是大头。今年,由于12盘区首采面生产、设备升级等因素,矿井电费目标管控压力增大,该公司变压力为动力,积极开展节电降耗工作,全面分析各生产环节电力使用情况,采取改善措施,优化矿井“节电模式”。
该公司制定《电力市场运行管理办法》,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明确各专业部室和单位管控职责与用电量指标,压实责任,做到全员参与。通过调整优化检修和生产时间安排,减少峰段运行时间控制用电量,优化大型机电设备系统运行方案,加强设备维护,提高运行效率,杜绝空载运行,最大限度节电降耗。通过系列节电措施,该公司一季度实现电费降本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