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
媒体聚焦

伊犁一矿:天山脚下的少数民族“运输连”

作者: 马畅   发布日期: 2022年09月29日

“每天都能投一票,请大家为我们‘运输连’投一票,谢谢!”8月22日,伊犁一矿综合工区运输班组长,哈萨克族小伙恰力哈尔·多松别克继续在朋友圈转发第二届“感动山能”投票链接。

感动山能,凭什么?“凭我们安全运输人员120余万人次,材料60余万吨,凭我们没有出过一起安全事故。”恰力哈尔·多松别克给出了他的答案。

该矿少数民族运输车队成员主要由当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职工组成,矿井所有人员和材料运输都由车队完成。

“每天运输300多人次,再加上物料,每天要跑70趟左右。”维吾尔族青年阿布来提·坎捷是该矿综合工区副区长、运输队长,管理着3个运输班,20余名运输队员。今年39岁的他,从事矿井运输工作已经有14个年头,说起矿井运输,他是资深“老人”。

“刚开始的时候物料运输用地面轨道的矿车,那时候物料我们都是人工装车,矿车在地面运行的部分还要人去推,算是出大力的活,后面用单轨吊以后,开始用集装箱,人力解放了,但是运一趟要一两个小时,现在用无轨胶轮车,节省了一半以上的时间。”阿布来提·坎捷对矿井运输的发展史娓娓道来。

伴随着矿井的发展,车队也逐步走上正轨,阿布来提·坎捷告诉笔者,以前的运输方式,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只要肯出力就行,现在就不同了,不仅要驾驶技术过硬,熟悉井下环境,还要考取相应的资格证,持证上岗。

“胶轮车投入使用以前,我们就接受了专业培训,考取了资格证,保证了投用即上岗。”阿布来提·坎捷说。

会开车只是小试牛刀,会保养才是老司机。车辆到矿后,该矿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开展了专业培训,对车辆构造、日常保养等进行了详细讲解,保障车辆长期使用和维护。

“除了核心部件,其他的机修、换‘三油两水’、轮胎等这些维修和保养我们都自己干,没有出现过车辆趴窝的情况。”回族小伙哈雯豪是车队运输班组长,他告诉笔者,车队里每辆车都责任到人,大家对待胶轮车都像对待自己的“私家车”一样爱惜,定时保养,车况“嘎嘎板正”。

车辆运输,安全是王道。在车辆投用前,该矿引进了无轨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通过一网多用和数据共享,在主运巷道内实现了无线语音通讯网络全覆盖;采用高精度移动目标定位,可以有效定位车辆位置,对井下运输车辆进行可视化管理。

“我们还在巷道内安装了红绿灯、失速保护装置和防撞设施,确保车辆安全运输。”辅助运输调度站调度员李洪海说。

除了业务过硬,运输队员们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阿布来提·坎捷、恰力哈尔·多松别克等多位少数民族骨干职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运输车队先后被伊犁州企业工委评为“伊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班组”;被山东能源评为先进班组。阿布来提·坎捷本人先后获得伊犁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安全生产诚信班组长等称号,2022年被评为新疆能化优秀共产党员。

“我们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把每名职工安全送下井,安全接上来,保障矿井的安全运输。”谈到梦想,阿布来提·坎捷说。

巍巍天山脚下,百年大矿正朝千万吨目标稳步迈进,而少数民族“运输连”用他们精湛的驾驶技术,为矿井的发展增添力量,也用他们平凡的故事谱写着不平凡的乐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