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
创业故事

新疆煤化工李文涛:退伍不褪色 平凡岗位发光热

作者: 缪嘉莹 张献彬   发布日期: 2021年08月10日   来源: 新疆能化

从文化昌明之邦的滕州到西北边陲的乌鲁木齐,从卸下军装到披上工装,22年以来,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使命,新疆煤化工公司李文涛始终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以军魂担使命,以党员本色践初心。

军魂永驻担使命。1996年,20岁的李文涛离开家乡滕州,之身来到北京加入北京武警总队三中队,开始了他为期三年的军旅生涯。在北京武警总队三中队服役期间,他严以律己,刻苦训练,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信仰深深的刻进了心里。

1999年到2006年间,退伍的他先后来到鲁南化肥厂、榆林甲醇厂工作。2010年,李文涛服从组织决定,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来到祖国西北边陲,扎根新疆煤化工这片热土,一干就是11年。11年来,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脚踏实地,把“军魂”融入职责,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先进个人”、“新疆能化公司劳动模范”、“新疆能化公司首次科技大会技术革新一等奖”、“兖矿化工科学革新技术奖”等荣誉,工作中获得的每一枚“军功章”都是推动他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勤学苦练成面对建厂初期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技能人才紧缺等一系列挑战,李文涛没有退缩,毅然决然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带领着

新员工们在车间操作现场反复研究开车方法,学习同类型工厂开车流程,反复阅读相关书籍,在现场一待就是一天,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将设备研究个透,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学习内容。那段时间,他总是披星走入厂区,把月亮带回家。终于,不负众望,他们啃下了没有熟练人员、没有专业开车队伍的“硬骨头”,圆满完成了开车任务。

日复一日,李文涛从未间断过学习,知识就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沉淀,他凭借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成为了知识全面、业务精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技术“达人”。

兵头将尾勇担当。军队熔炉的锤炼,造就了李文涛务实肯干、冲锋在前的工作作风。2014年,他被公司提拔为热电车间工艺副主任,这更加激发了他干事创业的浓厚热情,处处发挥着

兵头将尾的作用。面对环保电石渣及亚氯酸钠消耗高的问题,他组织车间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成立技术公关小组,对干法脱硫预喷涂、运行中电石渣消耗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调整配煤比例,优化低氮燃烧器和SNCR及液相COA三者的运行,选取吸收塔的最佳操作温度,调整锅炉暖风器运行,提高吸收塔反应效果等等,大大降低了各项物料的消耗,同比节约电石渣10000吨。同年他还参与了气相COA改造、富余蒸汽回收等项目,年节约亚氯酸钠使用量300吨,回收蒸汽冷凝液13万吨,节约原水13万吨,为公司通过环保部门超洁净验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火炬多余的燃料气体往哪里排放呢?产生的热量如何回收利用?这些问题又成了压在李文涛心中的一块石头。他与车间的技术骨干经过三番五次的现场确认,改造现场存在的不合理部分,确认管道位置及现场施工条件,利用短短的系统检修时间顺利完成了管线布置。在现场经过管道吹扫、管道试压、气密试验等工作后,李文涛带领锅炉操作工打开了燃料气阀门、切断阀,并对现场火焰情况进行查看,缓慢增加负荷,燃料气一次点火成功!

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李文涛和他的团队实现了减少火炬排放目标,提高了燃料气的利用率,降低了环境污染,消除了安全隐患。经测算,年创经济效益约480万元,节约标煤1.3万吨。

党员本色践初心。2020年春节前夕,李文涛精心准备了新疆特产,打算回到滕州和三年未见的家乡亲人们团聚。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李文涛作为车间党员干部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迅速投入到了“抗疫情 保生产”的战斗中。

接到驻厂信息后,他第一时间赶到公司,联系车间四个工艺班长,传达公司疫情防控要求,逐一核实入厂人员名单,为大家安排好工作、生活所需。在安抚职工情绪的同时,克服特殊时期人员不足等问题,根据到厂人员实际情况,重新编排班组,最大限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驻厂期间,职工每日两次的体温测量,口罩发放、消毒水使用情况,班组日常工艺处理,他都要一一审核,逐一过目。

有人说他“分身有术”,一面做着疫情的防控工作,一面指导生产,稳定运行;有人说他“见缝插针”,在生产现场,在职工宿舍,总之在需要他的地方,都能看见他的身影;有人说他“忘了自己”,要求每一位在厂职工,每天都给家里打一通电话报平安,但他却总是忘记。

说起李文涛的点点滴滴,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每一件事都彰显着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彰显着一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色。


编辑:李萍    审核:张献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