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化工用好市场化这只“无形之手”,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为目标,撬动经营杠杆,细化成本管控指标,抓大不放小,把降本增效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
两个链条打通结算全流程。对于有量可计的车间工序实行量价结算,利用上下游生产环节间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以上一道工序的产品(收入)作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料(支出),构建出“脱盐水→蒸汽→氧气→水煤气→甲醇”和“脱盐水→蒸汽→氧气(氮气)→水煤气→氨净化精制气→液氨→尿素”两条链式结算模式。两条链式结算横连班组,纵接工序,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班组,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集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消除了原来各自为战的现象,进而确保全公司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要素市场发挥“杠杆”作用。健全要素市场的考核体系,将保运、原材料、物资材料等费用纳入产品综合单价,扩大市场化结算的覆盖范围;通过将各科室车间转变为利润中心,利用市场机制的激励,最大限度地节约挖潜,调动全员的生产积极性,将效益、成本、安全、质量等重点经营指标分解传递至每个职工,实现公司优化资源配置、节能降耗、增效创收、效益最大化目标。
多维度优化结算模式。从计量、预算、定额、定价、结算、仲裁对多个维度不断优化市场化结算方式,厘清各生产环节收入、支出项要素关系,调整中间产品结算价格,去除部分不必要的中间核算环节,打造出“1228”市场化结算新模式。
关键绩效指标激活提质增效“源动力”。对于实行岗位货币化的工序和管技人员重新设计关键绩效指标,在仅挂靠成本、产品产量等指标的基础上新增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等影响工序科学运行的关键指标。以工作内容、劳动强度等作为分配要素结算各科室和车间管技人员薪酬,真正以市场化这只“无形之手”实现公司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
新疆煤化工将持续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找差距补短板,实现市场化运作全流程、全覆盖、全运行,激发安全、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的新活力,打造具有煤化工特色的市场化结算新模式,实现公司效益、效率最大化,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